电话:13987861591
地址:中国云南
简介:
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苗期、成株期、贮藏期都可发病,导致大幅度减产。苗期症状,出苗期苗尖弯曲,叶不能完全展开,则下部叶柄和种芋腐烂或仅种芋腐烂;展叶后发病,叶片向叶柄方向弯曲,株型呈蘑菇状,叶片稍黄,有的叶片不展开,两者地下种芋均腐烂。生长期发病,植株半边发黄或整株发黄,有的叶片略显萎蔫,病害进一步发展可导致整株枯死;半边发黄则地下块茎半边腐烂,整株发黄则整个块茎腐烂、严重者块茎只剩下一块空皮。在贮藏期还可引起种芋和块茎腐烂,若条件适合继续蔓延,使健康种芋带菌,腐烂处均有恶臭气味。
一、魔芋软腐病的发病特点:软腐病由细菌所致,病菌都可随病残体(如病枝、叶等)、病块茎在土壤中或贮藏的种芋中越冬。连作地发病重,新地往往发病轻(病菌则来自种芋)。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或排水不畅,昆虫危害严重,种芋质量差等情况下易发病。田间的病菌传播主要通过雨水和灌溉水,还可通过昆虫传病。病害在田间形成明显的发病中心,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软腐病的发生和流行。
二、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好,微酸性至中性的土壤,在整地时进行土壤消毒;应与玉米、小麦、大麦、葱、蒜等作物或其它经济林木套种或间种,可增强植株的抗病力;播种前用药物液浸种进行消毒;重施底肥,底肥施用量应占到总用肥量的70%,追肥时切忌施氮肥。选择晴天采收,要轻挖、轻放,确保留种的块茎不破、不伤,以减少病菌的侵入,边挖边晒,利用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附着在块茎上的病菌;贮藏中勤检查,及时剔除腐烂种芋并搞好消毒。
2、化学防治
防治害虫:魔芋生长期易遭受金龟子、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等害虫危害;它们既可传带病菌,又造成伤口,有利病菌侵入。整地时每亩施入1—2公斤甲敌粉毒杀地下害虫。在幼虫3龄前用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交替使用喷雾防治,还可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甘薯天蛾、斜纹夜蛾成虫。
生长期药剂防治:生长期应及时挖除病株,搞好病穴消毒,以防病害蔓延。苗期可用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灌淋,或浇施PH值4.5的草酸稀释液3次预防;发病初期,可用农用链霉素200~500ppm或叶枯灵300倍液喷雾,喷药时应注意喷植株基部和地表,每隔7~10天喷药一次。
白绢病是魔芋生产上另一重要病害,常常和软腐病同时发生,加重危害。一般发病株为10%左右,严重发病时可达60%以上甚至绝收。白绢病菌寄主范围极广,可侵染100多个科的600多种植物。此病为积年流行病害,病害发生的程度与越冬菌量密切相关,因此防治白绢病的关键是消灭越冬的菌源。
1、发病部位:主要危害魔芋叶柄基部及块茎、根部。
2、发病时间:此病属于高温型病害,主要在魔芋生长的中后期发病,以换头期之后发病较重。
3、症状:病变部初呈暗褐色水浸状病斑,后病斑迅速扩大,绕叶柄一周,并向上向下扩展,引起叶柄、块茎及根部变褐色腐烂,叶片迅速萎蔫,叶色变淡,最后整个植株倒折。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呈辐射状,集结成束,向叶柄上部呈辐射状延伸,顶端整齐,有时菌丝自病变部向四周地面扩展。最后在发病部位产生大量初为白色,后变为黄褐色,最后为茶褐色油菜籽状的菌核,大小为油菜籽的1/3。植株倒折后,白色菌丝可沿着土缝在附近土表进行蔓延。
由整齐小核菌(Sclerotiumrolfsii)真菌侵染引起。菌丝体有隔膜,白色,疏松,成束状,后在菌丝上产生苗核,菌核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5—3毫米,初为白色,后变为褐色,油菜籽状。菌核由菌丝组成,外层为皮层,内层为拟薄壁细胞,中央为疏丝组织。菌核可以在土壤或者病残体中存活5年以上。
(三)发病规律
1、侵染循环
2、越冬越夏场所: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病残体中越冬,亦可附着于魔芋块茎上越冬。菌核抗逆性强,耐低温,在-10℃不丧失生长力。水旱交替可促进菌核死亡。
3、侵入与传播:白绢病菌核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带菌肥料传播,菌核越冬后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萌发产生菌丝直接侵入魔芋,菌丝侵入后,通过分泌细胞壁降解酶类,如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及草酸毒素破坏魔芋细胞,引起发病。田间近距离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发病后产生的菌丝体生长进行蔓延传播,田间较远距离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流水带着菌核传播。菌核附着于魔芋块茎表面或菌丝在魔芋块茎中越冬,并随着魔芋栽植而带人田间,魔芋进入成株期,在较高温度条件下,菌核萌发从块茎表面直接侵入或潜伏于块茎中的菌丝生长,引起发病,然后再通过发病后产生的菌丝进行蔓延扩展。
4、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魔芋白绢病属于既有初次侵染又有多次再次侵染的病害。以初次侵染为主,因此田间越冬的菌量是白绢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属于积年流行的病害。
1、气候条件:该病属于高温高湿型病害。发病最适温度为30—33℃,最低8℃,最高40℃,土壤湿度大,尤其是雨后天晴,此病易流行。雨后田间积水,一方面有利于菌核传播、萌发,另一方面易产生伤口有利于菌丝侵入。
2、土壤条件:酸性土壤有利于菌核萌发、菌丝生长,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最适宜的酸碱度为5.9,高于8.0则菌核萌发大大降低,菌丝生长不良。新地或水旱轮作的地块发病轻。水旱交替,菌核萌发率会大大降低,并促进菌核死亡。
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轮作,调节土壤pH值,通过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等方法也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
1、轮作:病害严重的土地,可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小麦等轮作,水旱轮作效果也很好。
2、深翻挖地,改善土壤条件:挖收魔芋后,将带病的土层翻到15厘米深以下,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因为白绢病菌为好气性,在含氧量50%以下的环境中,病菌生长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土壤深层有抗生菌的存在,对白绢病起到一定的抵抗作用。所以深翻土地能减少病害的发生。
3、消灭病株:发现病株后,宜在菌核形成前及时拔除烧毁,病穴灌洒50%代森铵400倍液或撒施石灰粉。挖收魔芋后应做好清园工作,绝不能让病株残体上的菌株遗留在田间。
4、合理施肥:在土壤表层施用没有腐熟的有机肥料,会加重白绢病的发生,只有施用腐熟的人畜粪尿、厩肥等作基肥,才能够有效防止白绢病的发生,追施有机肥也必须等其充分腐熟后才能使用。据国外报道,对于感病的作物,可通过在田间施用硝酸钙、硫酸胺等氮肥,减少白绢病的危害。
(1)白绢病盛发期在8—9月,可于7月中下旬,在魔芋与土表接触附近撒施石灰,防止白绢病发生。具体方法为每亩施15kg左右,分三次施完,隔一周施一次,注意每次不要过量施用,否则对魔芋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用50%的粉锈灵剂5000倍液,从魔芋叶柄基部灌根,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3)用50%的多菌灵600倍液75公斤于苗期泼浇基部。
(4)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灌施。
(5)75%的代森铵800—1000倍液灌施。
叶片腐烂病(暂定名):该病在楚雄市魔芋种植区2009年初发,2010年成流行趋势,症状与辣椒细菌性黑斑病或大白菜黑斑病相似,此病大部份从叶沿入侵,也有从叶片中央发病的,首先叶肉感染,随后叶脉感染,看上去呈水渍状,似开水烫伤一样,有的发病叶片干枯呈黑褐色,不断扩展蔓延后腐烂穿孔,直至整片叶片枯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造成魔芋减产。病田病株率可达60%以上。
一、发病原因及发病特点分析
据观测,7-8月份降雨量集中, 日平均气温高,是高温、高湿的季节,魔芋叶片受到太阳暴晒导致大量发生日光灼伤症,然后经雨水的冲淋随即腐烂发病,加之此时菌原基数大, 魔芋病害一旦发生中心病株,3—5天迅速扩展蔓延,病害的发生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突然的特点,发生的总体情况是连作地重于初种地,净种地重于间种地,温凉地区重于坝区。
二、防治建议
当前,魔芋软腐病、叶片腐烂病已经混合发生,实际生产中,防治建议如下:
1、针对魔芋病害发生严重的实际情况,各种植农户抓紧抓好防治工作,每间隔7—10天进行一次喷药保护,可有效预防尚未感病植株发病,防止病害再度扩展蔓延。
2、推荐药剂
叶片腐烂病:农用链霉素(硫酸链霉素)、甲霜灵锰锌、恶霉灵配以代森锌或铜制剂兑水在晴天魔芋叶面无水时候喷雾。电话:13987861591
地址:中国云南
简介:
电话:13508854188
地址:云南楚雄
简介:
电话:13987854432
地址:中国 云南
简介:
电话:13769298378
地址:楚雄市大过口乡
简介:
电话:13987884655
地址:楚雄市大过口乡
简介:
魔芋别名蒟蒻,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磨芋、鬼芋、鬼头、花莲杆、蛇六谷等,主要产于东半球热带、亚热带。魔芋地下块茎为扁球形,个大,叶柄粗壮,圆柱形,淡绿色,有暗紫色斑,掌状复叶,生长在疏林下,具有散毒、养颜、通脉、降压、减肥、开胃等多功能。其主要成分葡甘聚糖富含植物纤维,且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经常食用对人体具有清洁肠胃,帮助消化、防治消化系统疾病,降低胆固醇、高血压,防治肥胖、延年益寿,对防治糖尿病有较好作用。
大家都知道魔芋软腐病是魔芋的癌症,所有的魔芋种植技术都是围绕魔芋软腐病开展的,提前学好技术,提前做好预防,不让魔芋发生软腐病,就是最好的技术。
本标准规定了魔芋种植所涉及的术语和定义、建园要求、播种栽培、中耕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运输及贮藏等。